这是描述信息

新闻资讯

资讯分类
资讯分类
19
2023-09

智能燃气表为居民用气增添安全砝码

发布时间 : 2023-09--19
         燃气表正从机械化逐渐走向智能化、网络化、信息化,智能燃气表不仅能够实现自动抄表、远程监控等功能,还可以提高燃气使用效率,降低能源浪费,保障用户安全。          “家里新安装的智能燃气表可以在手机上充值,再也不用满大街找充值网点了。新燃气表还增加了安全阀,安全多了一道保障,心里更踏实。”家住北京市丰台区方庄的卢女士对记者说。          “以前我们不想换,但看大家用过后都说省心,我们也决定换一个智能燃气表。现在不仅学会了在线查看余额和用气情况,家里长期没人,还能自动关阀,真是方便又安全。”家住北京市朝阳区大望路的张阿姨高兴地说。          燃气表正从机械化逐渐走向智能化、网络化、信息化,智能燃气表不仅能够实现自动抄表、远程监控等功能,还可以提高燃气使用效率,降低能源浪费,保障用户安全。          近年来,燃气安全受到极大关注。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近日发布的《全国城镇燃气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明确要求,要加快老化管道和设施改造更新,统筹推进城市燃气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等工作;推进燃气安全监管智能化建设,实现对管网漏损、运行安全及周边重要密闭空间等的在线监测、及时预警和应急处置。          “筑牢安全生产防线,预防生产事故发生十分必要。未来,随着天然气消费需求不断增加,以及用户对用气安全的重视,智能燃气表的市场需求或将快速增长,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 中国城市燃气协会安全管理委员会安全专家刘晓东说。   让用户更安全            据了解,伴随政府、企业和用户对用气安全重视程度不断提升,也对燃气表的准确性、安全性、高效性和智能性提出更高要求。          日前,浙江省海宁市新奥智能运营中心智家物联平台收到这样一条报警信息:马桥桐溪景苑三区的独居老人朱大伯家里出现用气异常提醒。老人的紧急联系人、政府燃气监管平台以及距离最近的维修人员也同时收到了信息推送,维修人员立刻联系物业上门查看。          这是住建部智慧燃气的试点,也是新奥能源智慧厨房守护独居老人安全的一个典型场景。          “这套系统的核心,是依托我们研发的小易智家小程序以及智家物联平台,通过户内物联设备的远程传输,实现对厨房内燃气报警器、智能开窗器、智能灶具、油烟机联动控制,可以避免燃气爆燃事故的发生。” 浙江新奥燃气业务相关人士对记者说。          中国城市燃气协会安全管理工作委员会近日发布的《全国燃气事故分析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发生居民用户事故156起,死亡22人,受伤119人。因燃气造成的中毒事故数量占比23.5%,因用户违规操作引发的燃气事故数量占比 14.7%。          智能燃气表则有利于预防用户侧燃气安全事故的发生。“未来,智能燃气表的更换将提速,一方面,居民燃气表的使用年限一般在10年左右,由于陆续到期需将进行更换;另一方面,智能燃气表可以消除传统燃气表无法探测到的安全隐患,让用户享受更加安全、便捷的燃气服务。”刘晓东说。   替换需求增长            2022年,国务院出台的《“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提出,要推进电力、燃气供水、排水管网、桥梁等城市生命线及地质灾害隐患点和重大危险源的城乡安全监测预警网络建设。推动淘法落后技术、工艺、材料和设备,加大重点设施设备、仪器仪表检验检测力度。          除政策加码外,目前已有部分超大特大城市部署城中村改造计划,城中村设施普遍相对老旧,而推进超大特大城市城中村改造或将带来智能燃气表、智能水表以及智能电表的大规模替换需求。          《中国能源报》记者了解到,从今年起,北京燃气集团将陆续为北京市燃气用户更换老旧燃气卡表,预计年内更换5万块至10万块,未来5年,完成在用IC卡表和3年内未改造普表的替换工作。据了解,更换后的物联网智能燃气表,在购气、用气查询、报警、实时监控等方面都比传统卡表有很大提升。          此外,全国多地也在持续推进智能燃气表的替换使用。例如,山东省潍坊中心城区今年计划完成20万户超期燃气表更新工作,截至目前,已完成16万户。          当前,智能燃气表市场渗透率正在大幅提升。中国计量协会燃气委员会发布的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约有1.8亿台在线运行的居民燃气表,其中智能燃气表6000-8000万台,2021年国内智能燃气表市场规模已达100亿元,市场渗透率已从2015年的55.91%提升至2021年的81.69%。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智能燃气表生产企业以中小型企业居多,市场集中度不高,企业水平参差不齐。   加速数智建设            “智能燃气表只是提升燃气安全中的一环,更重要的是,燃气企业在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与经验优势的同时,要积极探索数字化转型之道,以现代信息科技手段赋能传统业务,实现城市燃气领域安全无死角。”刘晓东说。          “从依靠人工到使用数智,要让燃气安全管理运营知重点、有人管。”刘晓东补充说。          据《中国能源报》记者了解,不少国内燃气企业已经在行动。比如,中燃集团近年来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通过建设数字化管网管理系统和数字化供应链管理系统,提高管网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北京燃气集团也推出了智慧燃气平台,通过物联网和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实现对燃气管网和设备的监测和管理,提高燃气的安全性和供应效率。同时,北京燃气与电力公司合作,共同建设数字化能源管理系统,实现能源互联互通和共享。          “大部分燃气企业已经开始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通过数字化技术,加强燃气安全监测和预警,提高燃气安全性和服务质量。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需要进一步加强数字化建设,提高数字化水平和管理能力。”刘晓东说。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19
2023-09

广东:餐饮企业燃气未装报警装置将被处罚

发布时间 : 2023-09--19
         安全无小事,责任大于天。日前,《广东省安全生产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经省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9月15日,省人大常委会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条例修订情况。据悉,修订后的条例设总则、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保障、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应急救援与事故调查处理、法律责任和附则六章,共六十八条。该条例将于今年10月1日起施行。     化工园区应当  分区实行封闭化管理     “完善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制是安全生产的保障。”省人大法制委副主任委员黄伟忠介绍,条例通过构建系统完整、责权清晰、监管高效的安全生产治理体系,为筑牢安全生产屏障提供坚实的法治支撑。     例如,条例明确压实生产经营单位安全主体责任,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分管负责人以及其他负责人、相关人员的安全生产工作职责,鼓励生产经营单位设置安全总监或者其他专职安全生产分管负责人。     条例强化了政府的安全生产监管责任,明确政府和部门以及负责人的安全生产工作职责,并强化基层安全生产工作职责,规定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以及功能区,应当明确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有关工作机构及其职责。     截至目前,广东认定公布的化工园区共24个,主要分布在广州、惠州、东莞、茂名等13个地市。由于化工园区企业集中、物料集聚、产业关联度大,系统性安全风险相对较大,条例专门对化工园区安全生产进行了规范,对化工园区应当分区实行封闭化管理、建立完善安全生产信息化监管体系等内容作了规定。     建立生产安全事故暴露  问题整改督办制度     针对容易引发事故的行业领域、危险作业和重点环节,条例坚持分类施策,强化不同行业领域、关键性作业和环节的安全管理。     在强化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管理方面,条例规定生产、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建设项目在试生产前,建设单位应当采取有效安全生产措施,明确重大危险源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制定应急预案,以及基本情况备案等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等。     餐饮行业安全问题备受关注。条例明确了餐饮行业安装可燃气体报警装置的监管部门,规定燃气行政主管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职责对餐饮等行业的生产经营单位使用燃气安装可燃气体报警装置实施监督管理;餐饮等行业的生产经营单位使用燃气未安装可燃气体报警装置的,由燃气行政主管部门对其依法实施行政处罚。     此外,针对爆破、吊装、动火、临时用电、悬吊、挖掘、建设工程拆除作业等危险作业,条例要求完善现场管理制度,明确建立现场作业制度。化工行业进行有限空间作业、火灾爆炸危险区域或者管廊上的动火作业的,应当制定作业方案,经审批后开具安全作业票证。     同时,条例健全了生产安全事故报告、救援制度,要求建立生产安全事故暴露问题整改督办制度,规定事故调查报告应当从技术和管理等方面详细分析事故原因,并依法及时向社会公布。     完善配套制度确保  条例措施落地见效     法律的生命重在实施。条例规定,安全生产工作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机制。省应急管理厅副厅长刘永生介绍,广东开展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行动以来,全省共排查重大事故隐患2.44万项,派出督导检查组8150次、专家2.6万人次,检查企业108.9万家、帮扶指导重点企业8.1万家次、行政处罚2.5亿元。今年1-8月,全省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特别是较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29.4%、29.5%。     此外,围绕条例的各项新制度、新措施、新要求,广东将制定出台配套规定,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责任考核机制、安全生产工作协调机制、安全风险管控机制,进一步规范安全生产日常检查、隐患排查治理监督管理、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建设项目安全管理、应急救援与事故调查处理等,切实强化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        (记者 侯梦菲)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上一页
1
2
...
47
map

友情链接

发布时间:2020-01-02 00:00:00

底部版权

发布时间:2020-08-25 10:03:43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重庆 ICP备案:京ICP备05004908号-2